《东周列国志》的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东周列国志》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东周列国志》的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记载的都是诸侯国的轶事,对周王室的着墨甚少,但周幽王和他最宠爱的妃子却在开篇被大书特写。

  这也许是历史的一个特点,它总会告诉你乱世之源。比如夏商虽然历史资料短缺,但桀纣却被写进了反面教材,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两个强大王朝最被人熟知的却是两个亡国之君,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王朝的诞生是靠祖辈披荆斩棘,耗费无数心血换来的,而一个王朝的灭亡大多是后辈寻欢作乐,败光所有的人品造成的。天子富有四海,掌控着辖区的一切资源。但一个不能修善积德的天子,对这些资源的就会逐渐失控。而一个修善积德的诸侯,也能逐渐从天子的手中接管这些资源。是所谓夏桀无道则成汤起兵,帝辛失德而武王伐纣。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除了天子,每一个人都受制于人。西周因为王室的威信仍在,征伐之命出于天子。诸侯之间大抵都相安无事。但随着东周时期王室威信的衰落。诸侯摆脱了王室的控制,各国之间相互攻伐而不受天命,以至于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而这也标志着,周天子,已经失去了祖传的基业,基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各路诸侯则陆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东周过了几百年才出来一个强大的秦国打破了平衡的格局,使得威严扫地的东周王朝苟延残喘了几百年。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列国志记载的不是开疆拓土的国君,便是亡国灭种的公候。王室的衰落使得诸侯丧失了他们的保护伞,这使得每一个诸侯国的兴亡都与它的国君密切相关。诸侯国君不同于王室天子,没有天下共主的身份保护他们,诸侯国受封地盘有限,诸侯之间又党同伐异。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贤明的诸侯国君继承了祖宗的基业,也接过了祖辈的使命。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为了传递祖宗的基业。他们勤修内政,谨慎外交。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因为自己而给宗庙蒙羞,而使臣民遭殃。淫乱的国君或沉溺酒色,或乱逞兵威,其结果不是被国人驱逐,就是被诸侯讨伐。最终不但自己失身亡命,也使国家动荡不安。很多的诸侯国更因为荒淫无道的国君而致亡国。

  我一直觉得春秋比战国更有历史感。春秋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意味深远,而战国则简单粗暴。但诸侯国要想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脱颖而出,拼的并不是短期的战力,而是长期勤勉治国的毅力。富国强兵,只有国家富国了才能强化兵力。谁都想简单粗暴的打几个胜仗解决问题,但不能治国安邦,贸然出兵是断不能打胜仗。也许这也是冯梦龙先生花了一大半篇幅介绍春秋却对战国历史一带而过的一个理由。事实上,春秋时期,每一个称霸一时的诸侯国君都是励精图治才换来各路诸侯的争相归顺,而每一个只顾逞匹夫之勇的国君也大多丧师败绩。历史是无法改写,但史书却颇多曲笔。

  亡国之君相比开国之君中兴之主大多不如,但他们是否十恶不赦,是否一无是处却有待商榷。有的国君亡国并不是因为他们贪图享乐,而是他们急功近利,穷兵黩武,不惜民力。以致于招致国人怨恨,最终饮恨失国。

  但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历史,而失败者只能被特写。人们对成功者无限崇拜,总觉得成功的那些人无所不能,但却失败的人则是满腹鄙夷,总觉得他们一无所长。对亡国之君人们尤为痛恨、鄙夷。世间最尖酸刻薄的话都用来描绘他们,世上最离奇荒唐的事都安在他们头上。恨不得把世上最脏的水都泼在他们身上。人们痛恨那些亡国之君,也许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寡道失德,还有对他们继承了祖辈的庞大家产却丝毫不懂得珍惜,转瞬将偌大祖业挥霍殆尽的愤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8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