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孤独的古诗

| 好词好句 |

【www.guakaob.com--好词好句】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一
《关于形容孤单的诗句,描写孤独寂寞的好词好句子》

关于形容孤单的诗句,描写孤独寂寞的好词好句子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凤箫吟 韩缜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声声慢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二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方式》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三
《论古代诗歌中孤独感的语词表达》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四
《各类诗歌表达的情感》

各类诗歌表达的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

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

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

向往。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高洁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五
《古诗词表达手法》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六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孤独感》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它真实地展示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历程,抒写了他们在饱尝人间忧患之后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意识和人生永恒价值的深邃思考,表达出了一种人物内心的深沉的孤独感。这种情绪源自于汉末社会大量出现的异乡游子这个特殊人群的特殊心态,而这种孤独感在《古诗十九首》中的任何一类乃至任何一首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表现。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孤独感;汉末文人

On "19 Ancient Poems" i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Specialty: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uthor: Wang Jinguo Instructor: Zou Wenrong

Abstract :"19 Ancient Poems" Late Han Dynasty scholar Wu Yan Shi masterpiece, it truly demonstrated the lower deck of the Late Han Dynasty scholar of state and spiritual survival course, the Writing in the world have suffered a real crisis after the inner emotional world and the sense of life and Life eternal value of the deep thinking, who expressed a deep sense of loneliness。 such sentiments from the community at large in the Late Han foreign land Youzai this special population of the special Mentality, this sense of loneliness in "19 Ancient Poems" in any class and any works in a different extent and form of performance。

Key words :"19 Ancient Poems"; loneliness; Late Han Dynasty scholar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不同凡响的诗歌作品,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得到极高的评价。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确非虚言。由于诸多原因,《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虽有各种推测,诸如枚乘、傅毅或曹植、王粲所作,但均无据可考,皆属妄言虚谈。目前学术界公论以为,《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尽管这些作品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但它们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共性,即都拥有一个颇为一致的主题: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和空间辽远的恐惧,这是寂寞中的无奈,亦是孤独中的伤痛。它以其摄人心魄的感伤情调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从诗歌的内容上来讲,它触及了人生最基本的情感:离别的情感、失意的情感、忧虑人生无常的情感,而这三类情感无不同时表达了人的内心的一种真实的情绪——孤独。从诗歌创作的形式上看,诗歌在意象表达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种孤独感。

1、诗歌情感表达中的孤独感

离别之情多相思,相思无尽是孤独。从题材上看,《古诗十九首》中绝大多数为游子思妇诗。它们通过思妇之词、游子之歌衍生出思妇伤怀、游子思归、士子失意、友情淡薄、及时行乐、感叹人生短暂和忧虑人生无常等各种情感,其看似独立,实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思妇、游子和失意文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各种情感之间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也就更加剧了其情感中的孤独和悲凉意蕴。

1.1离别情感见孤独

所谓相思定当远隔,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必然,孤独亦必然。思妇伤怀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相当传统的主题,而抚慰和排遣内心的孤独可谓是中国古代思妇诗的主要基调,《古诗十九首》也不例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妇诗,在十九首中约占了近一半的比例,如: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行行重行行》)徘徊复徘徊,向往复向往,送君千里却终有一别,为什么要生别离,诗中没写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君”不得不走,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相思两处、各在一涯的痛苦。诗中流露的是女主人公面对辽远空间的畏惧和恐慌;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则是对人生时光易逝的感伤,这份孤独犹如在大漠中独行的旅人时时被死亡提醒般令人恐惧。“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荡子不归,辜负了岁月年华,更勾起了思妇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庭中奇树开了花而情人却远在他乡,手持朵朵鲜花之时思念之情更不能已。青春独卧,情思难寄,忧伤的女子似乎只有在孤独的伤痛中把红颜老去,这里以乐景衬哀情,孤独悲凉之感跃然纸上。“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竹生》)主人公把自己比作“寂寞开无主”的幽兰,无奈地怨嗟着“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她耿耿于“悠悠隔山坡”,然而,道阻且长,会面已不可知。“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凛凛岁云暮》)美人千古哀怨,夫君已有外遇,致使佳人寒夜独宿。情深如梦,因思成梦,故而才有“梦想见容辉”的欢快而又伤感的梦境出现。梦里欢乐,夫妻携手同车归,让人流连忘返。可悲的是这毕竟只是梦,梦醒后的失望,更让女子恍恍惚惚。本只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对于主人公来讲,只是她单相思的白日梦而已,夫君依旧沉湎新欢,不知何之,“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春梦了无痕,佳人重感伤!倚门落泪,唯梦聊以自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孟冬寒气至》)月满月缺,岁岁年年,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韶华红颜就这样随时光蹉跎而凋零。回忆之中,忽得心上人一封家书,挑灯百读之余,更是天天放置于袍袖之间,一有时间就拿出来抚摩、观看,相思无助之余只有睹物自怜。“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客从远方来》)夫君迢迢万里以外,托人捎来一端锦绮,让美丽女子惊喜交集。物轻心意重,女子心中燃起无限的欣喜与盼望,千针万线,把所有的痴情和等待,皆缝入合欢被中。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这里是作者对十九首中思妇诗的总结,它明写天上的牵牛和织女两星,实刻人间悲剧,状写夫妇离别之苦,却透露出诗人的主观孤独。

1.2失意情感见孤独

与思妇相关联的是游子,正是有了游子才多了闺中的思妇。这一种关联也很自然地连带着游子们的孤独,但游子们的孤独似乎比思妇的孤独有更深层的意蕴。因为思妇多是单纯的闺中思夫的孤独,而游子却多了一层在人世间、在异地的人群中那种无助少援的孤独。他们对人间冷暖的感受更为深切。如: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

作者被楼上飘下来的歌声所吸引,寂寥之中,缓步而来,伫立于一座高楼之下,谛听美人鼓琴唱曲,凄切一幕,心有所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他把歌者设想成一个失意之人,其实那正是士人自己的精神化身;自命为歌者的知音,实际是慨叹“知音稀”的孤

独伤痛,和对方同病相怜。诗人满腹诗书,却得不到“知音”的赏识,诗中那弦歌声中的慷慨悲哀,那“知音稀”的感伤,与其说是对弹奏者心灵感伤的想象,还不如说抒发了作者自身真实的孤单。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

深沉夜半,诗人幽幽独步,正是心情郁闷的表现。怅然之间,诗人愤愤:“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昔日的同门之友,高飞翱翔,尽成为显宦达官,自己却被他们弃置身后,不屑一顾。世态炎凉,友情价值几何!悲愤之余,仰首望去,那几个“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徒有其名,既不能颠扬、斟酌,也不能拉车,为此,诗人顿生无名怨气:“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心中苦闷,只能这样荒谬地在指斥中加以宣泄。

细读《古诗十九首》我们不难在脑海中还原出一个主人公,他应当是身着单衣,背负书笈,头发凌乱,于秋冬寒风中乱舞的士人形象。乱世之中飘泊天涯,远离故土,其孤独之心境是可以想见的,倘有一种既有的秩序或体系将其纳入,或者说他飘泊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这或可减轻孤独的分量,然而旧有的价值体系已不能容纳他们早已松动的心灵。相反,身处乱世,颠沛流离又失职失位反而加重了这一层孤独。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两种意义上的飘泊:现实意义和精神层次上的,因而同时也遭受了两种层面上的放逐:现实生活的失职失位和灵魂的无所附着。孤独已是一种心灵状态。“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孤独的人都有一种倾诉的欲望,要将全部的苦楚心境倾诉在对方身上,期望倾听者能理解你,并给予某种心灵的反应。然而结果是令人丧气的:“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更是一种旷世的孤独。“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人情淡薄,知音难觅。被整个思想体系和社会机制放逐的他们,可以安顿灵魂的也就是爱情与故园了。他们内心所包含的无限凄楚与彷徨的巨大精神力量,也只有在温柔乡里才能获取真正的宣泄与抚慰,然而距离的阻隔造就了刻骨的哀伤:“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追求爱情其实就是向往家园,而向往家园又表现为对爱人的思恋,只是这最后的温情的抚慰,也只是遥望而终不能实现,欲归无道。这里的家园有比现实层面更深的寓意,“他们已经走向了不归之路,因为他们失去了心灵的故乡”[1]。由此,我们可以体验到他们孤独凄楚的心境。

亡国之音哀以思,每逢国家丧乱,诗人们生活困顿,失职失位,又有早已融入骨中的忧患意识,往往对国家之不幸,社会之黑暗做出深沉的哀叹与批判,而汉末文人五言诗多从一己之体会出发,也更显悲凉而深沉,这似乎可解释为他们更大程度上具有的孤独之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确认,也来自于虽摆脱了一种秩序的约束又陷入了更大虚空中的无措。

1.3忧虑人生无常之感见孤独

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面前,人无法掌控自己,因为他是那样的渺小和短暂,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生命的消失和消失以前的孤独。这种孤独在后来的阮籍的《咏怀诗》三十三“一日复一夕”中也有所体现,他感慨于:“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人即使能逃脱社会的苦难,但最终也难逃生命的终结。生逢乱世的穷愁潦倒的文人,命运多舛,生存艰难,朝不虑夕,生存于短促狭小的现实世界,他们无法超越现实世界中的时空束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文人们无法摆脱时间恶魔的纠缠。“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驱车上东门》)他们叹惋着生命的短暂,但却无法回避时间对生命的侵蚀。诗人在《今日良宴会》中亦迷茫:“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面对现实,

这些孱弱的文人无力改变现状,悲世忧生的痛苦煎熬着他们脆弱的心,死亡阴影时时威胁着他们,让他们倍感生命的孤独。他们试图以对美服、情爱等等的追求来淡化、分散、消解生命的忧伤意识,然而这种偏执不但没有淡化他们的孤独忧生情结,反而加剧了他们内心的恐惧,无助的诗人们不停地发出悲凉的呻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诗人们或感慨“青青”的“陵上柏”和“磊磊”的“涧中石”,或感慨于永久的“金石”,与自然中的永恒相对比,人生是多么短暂。在诗人们的眼中,时间成为剥夺生命与人生的杀手,“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节序物候的变迁常常激起文人强烈的悲叹:“回风动地起,秋草萋以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在纷繁物象中,频频出现“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去者日已疏》)这是时光之流带给生命的死亡气息。诗人似独自伫立于时间的旷野,他感到是那么孤独无助,那么悲凉无望。这正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感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种难以抑制的孤独感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乡愁。因为故乡是他的根,那里有养育他的土地、山川,有生育他、帮助他的亲人、朋友,也许故乡的这一切能给他的孤独以些微的慰藉。然而,“欲归道无因”,这些微的慰藉也难拥有,他所剩的唯有孤独。“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驱车上东门》)忧生叹逝的孤独成为短暂生命中的永恒的咏叹。

此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即使在美酒佳宴、吹曲舞裳的欢乐时刻也不能忘却这份孤独。如: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今日良宴会》)

虽说是“良宴会”,有清歌妙曲,可谓欢乐至极。但是诗人要求,“识曲听‘其真’”。要真能体味到:人生苦短,应及时干进。不然的话,连这本无数量的短暂人生也同时没有了质量,只能落得个“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的境地。《古诗笺》注“坎轲,不遇也”[2]。显然,“其真”隐藏的是一种对人生必然的孤独和可能的孤独的恐惧。说必然的孤独,是人生短暂,他会在无限的时间中孤独,这谁也无法逃脱,故谓之必然;说可能的孤独,是在短暂的人生中若不能显达,则有穷困潦倒、不遇时、不遇明主、不遇知音的孤独。有时,这种孤独感会把诗人逼近绝路。“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驱车上东门》)作者的眼中弥望着一派死亡的气象,那是松柏夹道、白杨萧萧的墓地。地下的死人是寂寞孤独的,世上的活人更加的寂寞孤独。“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这孤独是谁也逃不掉的,服食成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于是,诗人只好退一步想,“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准备暂时从世间短暂而虚幻的富贵荣华之中寻求生命的寄托。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是丰富复杂的,它以“游子之歌”、“思妇之词”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汉末中下层文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他们离别相思的感伤、“知音”难遇的悲哀和人生苦短的惆怅等世俗情怀,表达出了多种复杂情感中的内在本质——孤独。

2、诗歌表达意象中的孤独感

《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在选取意象表达主题方面采取了入诗意象皆悲情的方式。我们常说,意象是触动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物质世界的“象”一旦根据作家的“意”被反映到一定的语言组合之中并用书面文字固定下来以后,便成为一种心灵化的意象。《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无外乎三种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离别、失意、忧郁人生无常。在意象选取方面,像蟋蟀、凉风、秋草这样的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悲凉

情致的物象固然能表达这三种人生之悲;像芳草、东风、蕙兰、郁柳等本应象征美好与郁郁生机之物也被诗人注入了伤感气质,成为其表现孤独悲凉情感的物质载体。

人生的别离有很多种,朋友之别,在悲伤中常有共同奋进的鼓励;而男女之别让人感受的则是完完全全的痛苦,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汉代的举荐取士制度,使宦游之风盛行。作为游子,客居他乡已使他们饱受分离之苦,而功名的难成又使他们更加想念家中温柔可爱的妻子。作为思妇,她们不只要忍受独守空床的寂寞,更有游子不归、中道被弃、恩爱难久长的忧虑。所以,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而言,即使是最普通的生活之物、自然之景,也往往由心及物而蕴含伤感,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之感。

2.1从自然景物见别离时的孤独之感

芙蓉、芳草:用美洁芬芳的植物象征爱情,始自《离骚》。“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诗歌一方面描写美丽的景色,一方面表达游子的思乡怀恋之苦,然而,美丽的哀愁,会更加让人难以忍受。我们心中的忧伤,会在晴朗天空和良辰美景的映衬下,更加难以排遣。《古诗十九首》在选取芙蓉、芳草意象时,沿用了传统手法,而当诗人想采摘这些东西送给所爱的人时,却“所思在远道”,自己空执爱情的信物,但表达与传递竟是如此之艰难,最终只能“忧伤以终老”。[3]于是,芙蓉与芳草也因无法传递诗人的情感,而带上了伤感气质,用饱含希望的物象与景致从侧面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情绪。

明月:《古诗十九首》涉及月意象的有三首,月亮本身有圆缺的变化,人世间亦有相聚和别离。人常常由于物象而意识到自己,对于物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所以月的圆缺变化与文人内心之间就存在了一种很微妙的情感关联,这种关联便通过诗句表现出来。《古诗十九首》用月意象表达主题时,月的圆缺常伴着节气的改变而出现:“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月圆月缺中有秋的悲凉;“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月圆月缺中有冬的凄清,读者在万物衰落的寒冷中感受着月圆人不圆的遗憾,其抽象的情绪在可感的环境中被具体化,孤独凄清,使读者感同身受。

2.2从生活器物见别离时的孤独之感

合欢被:“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合欢”,又名“合昏”、“夜合”、“马樱花”,是一种植物,羽状复叶。一个大叶由多个小叶组合而成,这些小叶一到夜晚就合起来,因而得名。汉时凡是一种两面合起来的物件都称为合欢。“被”本身,即是寝卧之用,将带有鸳鸯花纹的绮裁为合欢被,更有鱼水之欢之意,象征夫妇同居的愿望。远隔孤独的色彩往往是黯淡的,但“合欢被”意象的引入,使整个诗境“著色敷腴”[4]起来,展现出作者因“故人心尚而”而产生的瞬间喜悦,同时,也展现出由这瞬间的喜悦所加重的孤独之苦,在“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期盼中,也只能凭借着鸳鸯合欢被聊以自慰,更突出了那种孤独的苦痛。

衣带:“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衣带意象是《古诗十九首》的首创,在此之前诗歌中的衣带,只是作为客观物象出现,并没有融入诗人的主观色彩。“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有不别?”两地相思的游子和思妇,愁肠百转,痛苦于剪不断的离愁当中,神形日益消损。《古诗十九首》用它来表现离别给人带来的心灵与身体上的双重痛苦,离别越久,思念越深,思念越深,自然就“为伊憔悴”,这种意象的运用既形象又生动,令人思之信服。南朝乐府《读曲歌》“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鲍照《拟古》“宿昔改衣带,旦暮并容色”,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许多后世作家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七
《中高考古诗表达方式解析》

高考古诗表达方式分类及解析

陕西/西安/临潼/王宁

一般的,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和修辞三个方面。

表达方式方面,重点考查抒情和描写。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看,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根据情和景的关系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从描写方式上看,景与景之间的关系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乐哀互换、今昔对比等。

写作手法有:渲染、烘托、映衬(正衬、反衬)、对比、象征、铺陈、抑扬等。 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复、互文、双关、化用、用典、叠词、顶真等。

一、表达方式鉴赏

(一)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对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直接表达诗人对权贵的蔑视:我不会献媚讨好、阿谀曲从,我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2.间接抒情:

(1)寓情于景:有“情”到“景”,描写景物本身寄寓诗人感情,“景语”即“情语”。如: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 《春行既兴》)诗人通过宜阳城今日的破败与往日的繁华相对比,不着一字情感,却满篇在表达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感慨。

(2)情景交融:情与景相互渗透。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写西湖美景,表真情实感。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借助所描写的景、物,表达个人的志向、抱负或品格、思想。如: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头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 《菊》)虽然菊的地位低下,但九月九来临时,人们会十分喜爱菊花,所以菊从不羡慕瓦松高大。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写,表达出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二)、描写方式鉴赏

1.动静结合:诗歌对景物的描写,既有静态的勾画,又有动态的描述,使多种景物或一种景物的不同方面相互对比、映衬来强化描写的景物,深化反映的思想感情。如: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 《天净沙 秋》)诗中用静态景物:残霞、老树、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写秋天的风光,用动态的景物:落日、寒鸦、飞鸿描述秋天的景致,动静结合,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2.虚实结合: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既有对眼前景物的描述(实景)又有对想象景物的描摹(虚景)。如: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 《扬州慢》)前两句是对扬州过去景物的想象描写,是虚写;第四句化用杜牧诗意,使人联想扬州当年盛况;第五句写出扬州今日荒凉破败的景象,虚实结合,寄寓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3.乐哀互换: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如: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 《寒食》)第一句写

江南美丽的风景,第二句写寒食节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写寒食节不吃饭食的原因。文章以江南的美景反衬诗人的境况,以乐景写哀情。

4.今昔对比:为增强表达效果,诗人凭古论今,用今昔对比的方式,表达感物伤怀、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触景生情等情感。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 《越中览古》)诗的前三句极写勾践破吴后的欣喜和热闹,这是越中之地往昔的胜景,蕴涵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如今惟有鹧鸪孤独的飞来飞去。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对兴衰的感叹。

二、写作手法鉴赏

1.渲染、烘托:对环境或人的行为、动作、心理进行细腻的描写,创设氛围,突出形象。其中烘托是指描写环境或特定气氛,表现人物情绪,是渲染的一种。如:中庭地白树西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一、二句描绘十五月夜明朗素洁的景色,极力渲染中秋月夜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将别离思聚的情怀表达得委婉动人。

2.映衬:为突出个性特点,描写与之相关联的事物进行对照。如: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诗用冷风、泥裂、梧桐叶落,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展示出壮美的风雪行军图,表达一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精神。

3.对比:把相对(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如: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 《观祈雨》)将久旱祈雨的情景与朱门歌舞升平作对比,前者忧,后者乐,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

4.象征: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如: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王安石 《孤桐》)诗描写孤桐天生枝叶繁茂,虽然孤独,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大地;越老越强。诗人借助孤桐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5.铺排:又叫铺陈,通过大量的叙述、描写,突出形象。如: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布鲑珍。(《孔雀东南飞》)用大量的笔墨铺陈府君迎娶兰芝的场面,反衬刘兰芝的悲苦心情。

6.比兴: “比”是打比方,;“兴”,是为表达一种事物而描写另一种事物。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左 思 《咏史(其二)》)一、二句起兴,用山底青松和山上青草对比,引出所谓高位只是地势的结果罢了。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的愤怒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

7.抑扬:一般指先抑后扬。就是从反面入手,进行贬抑,然后进行褒扬,更准确地表达真实意图。如: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以假设下笔:如果牡丹比梅花开得早,有谁还会顶风冒雪欣赏梅花呢?欲扬先抑,表达对冰清玉洁的梅花的热爱之情。

三、修辞鉴赏

1.比喻:依据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比方另一种事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用春天梨花盛开、满树雪白的景象描述胡天大雪情景,形象地刻画了雪得猛和大。

2.比拟:把一种事物模拟作另一种事物。如:青苔满地初晴日,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一、二句写久雨初晴的欢悦。三、四句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把事物对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扩大或缩小。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王维《陇西行》)用夸张的语言渲染十万火急的战争场面:“一走马”、“一扬鞭”间,“十里”、“五里”便一闪而过。

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用“朱门”代替富豪之家,运用对比,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愤怒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反复: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增强表现力。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如梦令》)用反复的修辞,曲折地表现出主人惜花的心情,写得传神、有情。

6.互文:诗句中某些词语相互补充,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不得控”,“铁衣”都“冷难着”,而不是其中一种。两句结合起来,共同反映边塞的奇寒和将士的艰苦。

7.双关:运用词语的同音或多义形式,有意使诗句具有特殊含义。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竹枝词》)用“晴”、“情”谐音,含蓄地表达出青年男女间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8.化用:借用前人的语言、思想融合到自己文章中。如: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鹧鸪天》)化用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表现出离情就象三更梧桐雨,让人孤枕难眠,只能细听冷雨敲叶,点点滴滴到天明,凄凉、婉约。

9.用典:把表达的情感寓于典故、史实中。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前句中用向秀经亡友嵇康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胜感慨,作《思旧赋》的典故,写旧友故交;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被贬时间太久和世态变迁,以及回来后的怅惘之情。

10.叠字:叠字又称叠音,指相同的字(或音节)的重叠。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风十九首》)十六句中有六句用了叠字,“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描写了事物的情态特点,使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11.顶真(顶针):上句的结尾作下句的开头。如: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运用顶真,抓住白云这一形象,抒发情怀,描写白云的自由不羁,表现诗人的归隐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八
《古诗十九首中的孤独游子形象分析》

2011年2月

第25卷

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11Vol.25No.1

●中国文学研究

古诗十九首中的孤独游子形象分析

(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一组文人五言诗,其中塑造的孤独游子形象反映出文人生命意识的

觉醒。而思妇形象,文章认为是男子作闺音。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游子;孤独;男子作闺音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11)01-0086-03

收稿日期:2010-09-23

作者简介:李辉,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副教授。

古诗十九首是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一组文人五言诗,其作者不可考。这十九首诗歌有着相似的主题与情感,艺术表达以清浅自然、感情绵渺见长,折射出士人们的社会境遇与人格气质,由此可以管窥他们所处时代的风貌与特征。

考察这一组诗歌,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它们塑造了两组艺术形象:游子和思妇。外有游子,内有思妇,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地建构了当时封建士人们的精神世界。孤独是他们的共同特征。这种孤独至深至广,弥漫在士人们的生存空间,笼罩着士人们的感伤生命。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局飘摇。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权旁落。汉武帝苦心经营的儒术独尊局面被彻底打破,儒学面临空前的挑战。史仲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五个同构体构成的统一体,即家国同构、士仕同构、礼法同构、忠孝同构、礼俗同构。其中所谓士仕同构就是知识分子与官僚阶层的同构,他们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方面处在同等结构状态,士的人生目的是入仕,而入仕的士

[1]288-289

。汉代的文化人依然是儒家子弟、天子门生

儒家倡导的选拔内容,汉武帝终于建立了完整有效的儒学仕宦制度。

汉代的人才制度驱使大量士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长期漂泊,这就是游子思妇大量产生的社会根源。《典论·意林》东汉末年就如曹丕在中所说的那样:“桓灵之际,户异议,人殊论,论无定检,事无定价,”长受恶,兴朋党。随着思想一统的破坏,被破坏的还有正常的社会秩序、政治运作模式,这对封建士人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些深受儒家教化的士人,本来已经在长期的漂泊中品味着人生的孤独、世态的炎凉,煎熬于仕进的艰难,如今支撑着他们的人生信仰的崩塌更让他们理想丧失,价值空洞,彷徨无依。这些离家在外的孤独者更因精神家园的失落越发孤凄,这双重的孤独成就了诗歌中大量的孤独游子形象。

一、因清醒而孤独(一)敏锐的时间观念

儒家积极进取的观念,建功立业的追求,不甘隐居的态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韧性,使得封建士人拥有敏锐的时间洞察力。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人格特质……

特点是读经,而人才制度到汉武帝时得以全备,其方式分为察举制、征召制和博士制。它们注重的都是86

是决定个人个性、品格、命运的关键因素

[2]1

。它既(《庭中有奇树》),“置书怀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孟冬寒气至》)。这些诗句倾袖中,三岁字不灭”诉的是上升空间的乏绝、友情的疏离、亲情的悬隔、世态的炎凉。

(三)真实的生命意识

动荡的时局、混乱的朝政、短暂多艰的生命迫使士人们不得不思索人生的实质意义。儒学宜于治世而不宜于乱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每逢乱世必定是儒家所痛心的“礼崩乐坏”之时。人生失去目标指引是痛苦的,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所以不知道该怎样去生活,游子们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在被社会放逐之后,又被曾经信仰的思想体系放逐。生活中的漂泊已经让他们异常孤独,而精神家园的丧失更让他们成为心灵的弃儿。在双重的漂泊中,如何安排他们善感的心灵和多情的生命?生命的匆促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哲学的思索:我是谁?谁是我?旧有的价值体系让他们有目标有参照,而这一体系的崩塌让他们突然迷失了自己。追求人生的强度?这太渺茫了;追求人生的长度?这太虚无了。自己能够把握能够做到的恐怕只有活在当下,增加人生的密度了。饮美酒,听酣歌,穿丝帛,活在当下,得乐且乐。虽然显得消极颓废,但谁又能不说这是一种痛苦而无奈的现实选择呢?经历了人生价值的拷问,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新的被世人所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又不可能,这些曾经为了理想而漂泊的游子们就这样以对自我生命充实的执著追求表达了对自己生命的珍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集体因孤独而呐喊出自己生命的存在,标新立异地树立了“我是我”的独特孤独游子形象。他们既不能生活在旧的价值中,也不愿生活在别人的期许里,他们唯有明了自己生命的可贵,把握现在,及时行乐。于是我们看到他们“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青青陵上柏》),“荡涤放情驽马,游戏宛与洛”(《东城高且长》),“昼短苦夜长,志,何为自结束”(《生年不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不如饮美酒,(《驱车上东满百被服纨与素”)。他们笑闹,门》他们玩乐,他们自暴自弃甚至玩物丧志。而在这现象的背后是何等的悲哀?他们慨“何不策高足,(《今日良宴会》),叹先据要路津”“奄忽随物化,(《回车驾言迈》)。无荣名以为宝”,无论他们论他们将人生的终极意义异化为“荣名”

以张扬的方式表现对生命的执著,这都透射出他们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痛苦与觉醒;他们并不是要颠

87

是个体的一种能力特质,也是个体的一种动力特质。士人们秉承儒家的人生理想,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为此不惜放弃了许多人生乐趣。然而狭窄的晋身阶梯、飘零的人生际遇、无望的官场政治,都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越发催逼着他们敏锐的时间感知。:“思君令人老,(《行行重如四季流转岁月忽已晚”》),“白露沾野草,(《明月皎夜行行时节忽复易”》),“过时而不采,光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四时更变化,竹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凛凛岁云暮,长蝼蛄夕鸣悲”(《凛凛岁云)。如人生短促:“人生寄一世,暮》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非金石,(《回岂能长寿考”》),“浩浩阴阳移,(《驱车上车驾言迈年命如朝露”)等等。在时间里,东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代替你度过时间,你也是别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孔子以“未知生焉知死”的执著倾尽全力安排自己的时间,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也不能够抗拒死亡的来临。死亡使生命成为有限,死亡:“中国文是生命无法逾越的大限。因此有学者说

化的非宗教化精神,导致了中国人对人间世界的近乎变态的留恋和对于人间生活的近乎变态的执著,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死亡的几乎变态的敏感和感”伤。

[3]20

超越有限达到永恒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所

认同的价值目标,我们从这些诗句中分明感受到了他们急促的呼吸和对于功业无望的焦灼。

(二)压抑的空间感受

空间是生命的立足之境。对于许多普通的下层知识分子来说,他们期待的太多,而同时缺乏的条件也太多。首先是山外有山,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是否出类拔萃;其次天外有天,时刻等待的机遇能否降临。虽然汉代有了较为完整的儒学仕宦制度,但我们还是清楚地发现了其中太多人为因素的影子和可操控的空间。因此在这些士人汲汲的追求中,他们:“不惜歌者苦,感受最多的是空间的乏绝但伤知音”(《西北有高楼》),“所遇无故物,稀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是亲友疏离:“昔我同门友,高举(《明月皎夜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盛衰各有时,光立身苦不早”(《回车驾言);是夫妻异地的辛酸:“行行重行行,迈》与君生别(《行行重行行》),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同心而离居,(《涉江采芙蓉》),“此忧伤以终老”

覆传统的价值观,而是以一些非主流的成分丰富传统价值。

二、因孤独而倾诉

我们在古诗十九首中看到大量相思怀人之作,多数采取的是女性叙事角度。游子之外,还有更多的被相思折磨、为前景担忧的思妇形象。首先我认为这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同时我也倾向于其中有很多作品是男子作闺音。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有着深厚的乡土观念。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使我们的生命环绕着浓郁的亲情与乡情,家是游子们的心灵港湾,却不是他们的休憩驿站,他们漂泊异乡,心系故园,每当夜深人静或独自徘徊时思乡怀人之情油:“还顾望旧乡,(《涉江采芙然而生长路漫浩浩”》),“客行虽云乐,蓉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

游子的孤苦要倾诉,然而选择的对象只有妻子,而不是像《诗经》中那样首选父母。神话原型批评《个体无意识与超个体或集体无意的创始人荣格在

“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识》中认为,文学作品的碎片,都有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与悲哀的心理残迹”

[4]410

在出仕成为他们不二的人生选择之后,了浩然之气,

其人格形态上始终具有鲜明的依附性。儒家教化他们严格地克己复礼、三省吾身,而“克己”就意味着放弃自我。因此中国古代士人在努力建立“君子”人格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个性的丧失、个体的埋没,于是形成了士人在强权面前的臣妾心态和受到冷遇后的怨妇心理,所以他们具有与女性世界作心灵沟通的现实基础。在他们书写女性不幸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自身的痛苦人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学史上这一现象发端于屈原,其后绵绵不绝。举凡影响深远哀哀切切的宫怨、闺怨作品,又有几篇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再者,在那个时代能够接受教育的女性可属凤毛麟角,梳理中国传统女性文学的发展就能发现:在古代,女性基本属于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女性文学的发展何其艰难,与男性文学的发展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性。在五言诗刚刚被文人掌握的时候,能产生写出如此大量如此水平的五言诗的女性作家,令人怀疑。所以,笔者认为这是士人们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综上所述,古诗十九首中的孤独游子形象反映了东汉末年风衰俗怨带给士人们的深深的创痛,以及由此触发的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

[参

2000.民出版社,

[2]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27).[3]陶东风.中国文学中的死亡主题及其诸变型[J].文艺争

1992,(3)鸣,

[4]张述祖.西方心理学家文论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1983.社,

。在人类集体潜意识

考文献]

中比较常见的是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父亲原型象征权威、力量和尊严,母亲原型则代表保护、慈养和救助。可以这么认为,父亲与母亲应该是他们的最佳倾诉对象,他们可以给游子迷茫的心灵以力量,给他们痛苦的灵魂以抚慰。为什么他们不选择父母作为倾诉对象,而是选择比他们更加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妻子?我认为这是他们人格弱化的反映,是男子作闺音。随着君为臣纲的确立,士人们再也没有

[1]史仲文.中西文明的历史对话[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

[责任编辑郭庆林]

88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九
《古诗词阅读欣赏》

表达孤独的古诗篇十
《古诗鉴赏(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四讲)》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94193.html

    上一篇:初中好段

    下一篇:孤独诗句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