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好词好句】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一
《描写野菊花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野菊花的好词好句好段 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
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东坡“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广州)》
2013学年第一学期天河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4 分)
一、基础识记:(6小题,共19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小憩(qì) 骚(sāo)扰 绽(zhàn)开 聒聒(guō) ...
B.伫(chù)立 训诫(jiè) 伶仃(dīng) 酒酿(niāng) ....
C.啜(chuî)泣 迸(bìng)溅 凝(nín)成 闷热(mèn) ....
D.挑(tiāo)逗 喧(xuān)腾 辜(gū)负 收敛(liǎn)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一知半解 头晕目眩 盘虬卧龙 B.知知不休 瘦骨嶙峋 蜂围蝶阵
C. 教学相长 小心翼翼 仙露琼桨 D.灰心丧气 心惊肉跳 擎天撼地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 ....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
D.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亚运赛场,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5.对本单元课文题目蕴含的意义、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用生动形象地比喻热情赞美了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
B.《走一步,再走一步》启发我们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C.《贝壳》赞美了贝壳的精致与美丽,表达了作者愿做一只贝壳的心愿。
D.《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6.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好像天空中没有了太阳,就好像大地上没有了群峰, , 。
二、诗文积累(2小题,共15分)
7.默写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观沧海》曹操
② ,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雍也》
④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⑤《次北固山下》中描述自然时序交替蕴含哲理的是: , 。
⑥最爱湖东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词1分,共5分)
①三十而立: .
②虽有嘉肴: .
③不知其善也: .
④然后能自强也: ..
⑤ 教学相长: .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三、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17分)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9-12题(12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原文空缺处补充完整(4分)
①《兑命》曰 ( ) ②学学半( ) ..
③把原文中空缺处补充完整。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1.下面朗诵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C.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D. 故曰;教学/相长也。
12.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学习的角度谈谈“教学相长”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13.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诗中“赚得”一词是什么意思?(2分)
(2) 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4分)
四、现代文阅读( 共3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4-17题.(16分)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
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
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
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
5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
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
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 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
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
悦。
8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
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
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4.文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2分)
15.为什么作者“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4分)
16.第○8段中插入了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有些“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联系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说说作者这样写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22分)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三
《二年级上学期每课重难点训练(1至4单元)》
二年级上学期每课重难点训练(1至4单元)
永定小学 杨波
学习习惯篇
“学会学习”是未来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本学期我们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是:勤于朗读和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识字篇新课 标 第 一 网
1、( )的枫叶 ( )的芦苇 ( )的月光
( )的荷塘 ( )的菱藕 ( )的渔歌
2、火焰---焰火 ( )----( ) ( )----( )
3、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再分别组词。
丁( )( ) 巴( )( )
采( )( ) 土( )( )
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金字旁:( )( )( )( )
反犬旁:( )( )( )( )
练习一
一、读读背背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庄稼长得好 秋天果子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 枝头结柿子,
大豆粒粒饱, 架上挂葡萄,
高粱乐红了脸, 黄澄澄的是梨,
稻子笑弯了腰。 红彤彤的是枣。
二、口语交际
敬爱的李老师:
我祝您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杜雨桐
9月10日
1、秋天
一、比一比,再组词
郊( ) 兔( ) 家( )
交( ) 晚( ) 逐( )
二、想象练说
(1)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
(2)农田里,稻子黄了, ,高粱红了, ,棉花白了, 。
(3)同学们在校园里玩,有的,有的 ,有的 。
(4)田野里,稻子黄了,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白了,像天上的朵朵白云;高粱红了,像一束束高举的火把。
2、再见了,北京
一、扩写词语
国( ) ( ) ( )
员( )( )( )
场(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降下 ( )燃烧 (
3、英英学古诗
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
床前明月光,(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
疑是地上霜。(地上就像铺上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
低头思故乡。(不由的思念起故乡来。)X k B 1 . c o m
4、乡下孩子
一、扩词
怀( )( )( )
野( )( )( )
唱( )( )( )
)熄灭
故( )( )( )
二、把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欢唱的 野菊 背 蝴蝶
动听的 月光 编 野菜
明亮的 歌曲 挖 古诗
盛开的 黄鹂 捉 故事
三、造句
动听
四、拓展练习
拾一把稻穗,馋坏了骄傲的公鸡。
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
唱一支山歌,逗一逗爱叫的花狗。
采一束野花,打扮了妈妈的房间。
练习2
一、汉语拼音字母表:
1、大小写字母发音一样 Aa Ee Ii Oo Uu Xx
2、大小写字母写法一样 Cc Oo Pp Ss Uu Vv Ww
Xx Zz Kk
2、T G E A Q按音序排列。应当是:
二、读读背背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寒来暑往 星移物换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选自《三字经》
三、口语交际
学会请求
李春燕:奶奶,我正在背诵古诗呢,请您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一点, 好吗?
奶奶:好的,乖孙女,好好背啊,我把声音调小一点。
李春燕:谢谢您,奶奶您真好!
奶奶:是奶奶粗心了,不用谢,好好学习吧!
四、做做说说
秋天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树叶变黄,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 上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大雁排着队伍向南飞去,蚂 蚁和松鼠们正准备着过冬的食物。农田里,稻谷笑弯了腰,高粱 乐红了脸。农民们乐呵呵地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野菊花开的漫山 遍野,小朋友们穿过菊花丛奔向丰收的果园,秋天多美啊!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四
《写一篇游记》
写作训练:写一篇游记 要求:1.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2.要写出景色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3.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5.可学习运用课文中写景的不同表现手法。
【写作指导】
“五官争功”话游记
农夫
相声大师马季有个经典曲目《五官争功》,诙谐风趣,内容大抵是耳、目、口、鼻、舌五官谁也不服谁,就各行其道,各表其功,但各领风骚之后,都觉得谁也离不开谁,终成一家。每次欣赏大师与徒弟们表演,我都兴味盎然。此次应《学知报》之约——指导学生如何写游记,我欣然如约,就从《五官争功》中顿悟灵感,谈点设想。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将“游”“记”下来,可写景,可叙事,可抒情,可寓理,以散文笔法,将“我”真实的主观感受融入独特的客观世界之中,行文自由,挥洒自如。我觉得写好游记,无非也是一个“五官争功”的过程。
不过,我所说的“五官”与马季有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官”,而是写游记必备的五要素,即:影像图片、实物纪念、文字资料、作者游踪和情理感悟。 其一影像图片,就是要问问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遇到什么?”然后带着相机上路。因为摄影也是一种瞬间的艺术,它可以将永恒定格于瞬间,可以将千里浓缩于尺幅,也可以将回忆寄托于现实。游人借助拍摄手段,客观再现人、景、事,即时即景随机捕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诸如山水风光、花鸟虫鱼、乡风民俗、原生态遗产等等,这样就拥有了最好的第一手创作素材。当然,记在脑中也未尝不可,只是要迅速提取,形成文字,否则容易淡忘。 其二实物纪念,不外乎景点的纪念品、信物、土特产等,哪怕是一片枫叶、一只贝壳、一个佩饰、一种小吃,都可能记载着一段情感经历。如果形象可感的东西确实一无所有,那么,就把它当作原始记忆带走吧。
其三文字资料,就是查考与景点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上网搜索,或查阅典籍,或抄录碑文壁刻,特别是游览名胜古迹,这方面的素材尤其重要,怎样拓展延伸,将直接影响游记作品的质量与价值。像课文《三峡》引用的诗歌典故就是一个成功的范本。
其四作者游踪,则是游记文章的一大特色,严格意义上说,行文如果没有交代游踪,就不能算是一篇游记。要么定点观察,要么移步换景,哪个空间方位,哪个观察角度,甚至哪个时间段,一般都须点明。
其五情理感悟,我觉得这是一篇游记凸显“我”的个性所在,灵魂所在。缺了它,就仅仅是客观再现,泛泛而谈,势必让游记也陷入“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怪圈,从而丧失了创作与欣赏的灵感和快感。写游记,就要边走边看,边看边悟,触景生情,情理相生。这一点,就连郦道元的地理学专著也可印证。
当然,“争功”不仅“争”,还须“合”,最后才有“功”。怎么“合”呢?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此言不假,但真正从生活到文字、从山水到文章,却并非易事,它至少要经过三道工序。第一、图文并茂,
虚实相映;第二、去粗取精,一线贯之;第三、情理相生,文质兼美。在此提供两篇学生佳作,敬请欣赏,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最后一句话:谢谢《五官争功》!
【佳作欣赏】
古街遗韵
吴夏泠
在书堆里闷了几日,终于有闲暇外出。泛想起曾经游历过的古街区,总想不起确实的印象。但又找不到别的去处,便决定再次拜访。
这次是与外婆同去。再游古街区,虽扯不上老朋友间的亲密,却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依着零碎的记忆走进民宅区,古街区的影象便清晰地浮现出来。黛色的瓦,雪白的墙,苍老的木板门,门前一片片泛着青色的矮松。站在湛蓝的景布下,仿佛身坠迷境走进另一个世界。是那古老温和的江南水乡吗?是那纸醉金迷的上海民巷吗?不是的,不是的。它比飘摇的水乡更安稳,比风华的民巷更淳朴。走在平整的石板上,一如走在沉淀的历史中。错落有致的复式楼下,沉寂的历史正在诉说往日的繁华。西式的碎花玻璃,一片片嵌在中式窗框里,窗外却又是西式的窗檐。这仅仅是古街区的开始,便已是中西的完美融合,后面又是怎样的容颜?几簇竹影后传来的人声断了我的思绪,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几位老人在屋前泡茶闲聊。这样的从容淡定,比那忸怩的江南闺秀,那脂抹的风尘女子,更多的是阅历沧桑。
在泡茶老人的指引下,我和外婆走进了一条不知名的老街。我无心查考它的历史,惟有街口那道写着“尚书”二字锈迹斑斑却依然气宇轩昂的牌坊,和街心一座烟火缭绕古色古香的伽蓝庙,似乎告诉游人,这里也许颇有些渊源典故。 街两旁都是复式洋楼,底层的商铺又是闽南独具特色的“骑楼”。骑楼遮风避雨,又有楼前的一棵棵大树遮去刺目的阳光,因此大多街区的老人都聚集于此。每次走到这条街上,古街区的喧嚣吵闹仿佛一涌而来。细细看来,却又发现有的老人兀自发呆,有的老人闲适地晒太阳,有的在麻将桌上搓上两盘„„老人们都各顾个的,在自己安静的世界里生活着。却不知哪来的繁华的嚣声,渲染着热闹的气氛。外婆看到这一切,不无感慨。她说,这里的商铺原来都经营着小吃,繁华至极,可现在这些商铺都已落没,只剩下这些老人了。唉,看到那些商铺的招牌已换成蒙灰的DISCO招牌,谁能想象当年店门口的人声鼎沸和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特色小吃呢?我想,也许只有这些洋楼才能唤起人们的回忆吧。
穿过那条街,我便开始寻找一条闻名的“面线巷”。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巷口卖地瓜的老妇人指点下找到巷子。我原以为其中必然弥漫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说不定乾隆帝下江南就在这里吃过面线,却不料只是因为巷子又细又长而得名,不免有些失落。巷子里的石板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有时还会崴着脚。外婆在前引路,满脸的微笑,我只好无奈地跟随,暗地里庆幸这只是短短的路程,又对这名不符实的巷子颇有怨言。这样无尽地行走,渐渐地,我发现脚底的路好像变得平坦了,青石之间的凹凸也比起平整的石板更真实,更亲切。在走出巷子后,才发觉这的的确确是面线巷。虽一眼望到底,仿佛望眼欲穿,其实却缠缠绵绵„„
一路走来,品味古街遗韵,感慨闽南旧事,不觉已是华灯初上,夜色阑珊。我无暇融入其中,赶紧与外婆踏上归途。只是途中不忘眷顾几眼,我想,当记忆渐渐泯灭的时候,至少我的心中还能默默念叨:古街哟,一切安好!
【点评】
作者再访古街,以“我”和外婆的游踪为线,从居民区、无名街到“面线巷”,移步换景,景随人移。既触目班驳的遗韵,又扣问沉淀的历史,真实感受古街的人文景观,字里行间透露出些许欣喜、些许忧伤、些许释然、些许眷恋。行文虚实相生,文采盎然,笔触细腻婉约,心机缜密敏感,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川藏高原上,那一簇簇„„
孙宇宁
告别了拥有连绵青山、静谧湖泊、如同童话世界一般的九寨之后,我们乘坐旅游巴士驶向了四川省阿坝州境内又一仙境——黄龙。
旅游巴士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川藏高原上颠簸,时而在山脊上疾驰,大地平旷,满眼蔚蓝剔透的天空以及翠绿欲滴的草地;时而又在山谷中盘旋,九曲蜿蜒,眼前只有裸露着褐色肌肤的峭壁和嶙峋怪异的乱石堆。巴士突然右侧、左转,车身内便伴随着一声声惊呼,同行的女子没有了往日的矜持与含蓄,男士们则失去了平日里温文儒雅的形象。时而整齐划一的向左倾斜,时而又忽地向右倾倒,车身内的驴友们没一会便东倒西歪了。只是那一声声惊呼,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抬起被摇晃得头晕目眩的脑袋,向周围望去,呵,原来大家都一样。头晕目眩却笑意盎然。看来,“玩的就是心跳”这话,不谬也。
一路的颠簸之后,当正午的阳光冲破连绵的阴霾,雨点般洒落在褐黄的几乎寸草不生的大地上时,所有人的视觉焦点一下子对准了路边的一簇簇金黄的植物。
“那是什么呀?”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疑问。
“黄菊喽!”随行的导游先生立即用了一种极不职业的口吻回馈了我的好奇。 要知道,在这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寒带,年冰冻期长达8个月以上,除了苔藓等低等植物,其它植物难得一见。于是,这一簇簇连成一线,一线线缀成一片的山菊自然令人感到惊奇了。在驴友们不断的要求、请求、祈求之下,司机大叔在罗嗦了无数遍“高山缺氧,不宜久留”之后,终于踩下了刹车,泊车在一片野菊身边。我将脑袋伸出窗外,仔细端详起那既没有绿色叶片,也没有伸展枝茎,甚至几乎没有花瓣的,只有三颗黄豆般大小的怪异品种。花朵成堆的盛开,紧贴大地,匍匐着直接绽放在大地上。我走下车,小心翼翼地拨开花堆,拔出一朵来,回到车上,望着托于掌心的有着纯粹金黄颜色的幼小植株,久久地思索着它长相如此怪异的奥秘。
在驴友们七嘴八舌的猜测及鸿篇大论之中,我似乎也从中理出了一条逐渐清晰的线索。植株矮小,没有茎干,于是,在川藏高原上有了很强的生存能力;没有叶片,花瓣稀少,于是,将所有养分供给了种子的成熟。生存和繁殖,渐渐成为了这些生存在恶劣自然环境之下的野菊花们惟一的追求——它们的生活因简单而美好!
从川藏高原回到四季如歌、繁花似锦的家乡已经快一年了,许多美景在记忆中渐渐泯灭,只有那一簇簇野菊,依然鲜明。偶尔,我会学学它们,给自己做做减法,让欲望少一点,让压力小一点,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界限,少一点喧闹,少一点严肃„„在做减法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悟出了“简单”的人生真谛。 是啊,就因川藏高原上那一簇簇野菊,我不虚此行。
【点评】
川藏高原一行,不乏山水奇观,但作者标新立异,独爱黄龙野菊。文章先极力渲染高原之险,为“黄菊”蓄势,曲径通幽,再由一问一答言归正传,渐入佳境,而后客观描写“黄菊”特色,触景生情,情理相生,在感悟“简单”之中收束全文。行文跌宕起伏,脉络清晰,主旨鲜明,构思独到。又宛若一曲高原民歌,感觉既粗犷,又清新,既辽远,又切近。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五
《七年级语文15周练》
宿中七年级语文十五周周练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基础识记:(6小题,共19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小憩(qì) 骚(sāo)扰 绽(zhàn)开 聒聒(guō) ...
B.伫(chù)立 训诫(jiè) 伶仃(dīng) 酒酿(niāng) ....
C.啜(chuî)泣 迸(bìng)溅 凝(nín)成 闷热(mèn) ....
D.挑(tiāo)逗 喧(xuān)腾 辜(gū)负 收敛(liǎn)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一知半解 头晕目眩 盘虬卧龙 B.知知不休 瘦骨嶙峋 蜂围蝶阵
C. 教学相长 小心翼翼 仙露琼桨 D.灰心丧气 心惊肉跳 擎天撼地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 ....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
D.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亚运赛场,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5.对本单元课文题目蕴含的意义、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用生动形象地比喻热情赞美了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
B.《走一步,再走一步》启发我们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C.《贝壳》赞美了贝壳的精致与美丽,表达了作者愿做一只贝壳的心愿。
D.《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6.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好像天空中没有了太阳,就好像大地上没有了群峰, , 。
二、诗文积累(2小题,共15分)
7.默写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观沧海》曹操 ② ,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雍也》 ④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⑤《次北固山下》中描述自然时序交替蕴含哲理的是: , 。
8.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诗中“赚得”一词是什么意思?(2分)
(2) 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4分)
四、现代文阅读( 共3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4-17题.(16分)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
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
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 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
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
悦。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9.文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2分)
10.为什么作者“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4分)
11.第○8段中插入了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又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联系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并说说作者这样写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22分)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
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
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
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长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3.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6分)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15.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么?”“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16.小说中塑造“我”这个人物有哪些作用?(6分)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六
《散文写作指导——抒情篇》
教案:中考散文写作指导——抒情篇
思源周国安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散文情感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指导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总起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真情实感”
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我”的感情体验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
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真情实感”。
散文重在抒情,也贵在抒情。因此,如果是写人叙事,则要借事写出自己对某人的深深眷念
或者对曾经岁月的悠悠情怀;如果是写景状物,则要托物抒发个人对生活或者人生的感悟。
真情实感,散文之魂。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悍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
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
己”, 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作者的感情体验。
二、抒情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抒情。
作者在叙述之后,不借助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对人或事物的爱恨好恶等思想感情,直
抒胸臆,这就是直接抒情;
例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
段抒情文字: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
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 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例如: “直抒胸臆”,是《白杨礼赞》抒情的一个特点。文章开头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
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不仅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而且为整篇文章定下了鲜明的感情基
调。
文章的末尾又以“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最后作结,首尾照应,点明题旨,使整
篇文章显得结构紧凑,气势浑然一体。
其实,直接抒情在我们作文中用得最多,散文中每一画面之后,都需要它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请大家找一找下文中这样的句子。
老师,谢谢您的鼓励
再勇敢的人也有胆怯的时候,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再自信的人也有自卑的时候;
当我们疲惫的双腿横跨在成功与失败的门槛,当我们淡淡的足迹踏过无人问津的驿站,当我们倾注心血的付出化作午夜的风景,我们的心泉又在怎样地涌动?又是怎样地在寻觅瑰丽的风景、聆听旷野的呼声?此时,我们多么希望有人扶上一把、鼓励一下啊!
老师,您还记得吗?胆小而内向的我,是在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的眼神中鼓足了勇气,在众目睽睽之下站起来磕磕巴巴地回答问题,然后才逐渐变得流畅的。老师,您还记得吗?也同样是在您“很好,说下去”“不错,有见地”“此处有黄金”“你又进步了”的一遍遍鼓励声中,我由自卑渐渐变得自信乐观开朗,由拙口钝腮变得口若悬河。老师,您还记得吗?每当我安于现状、满足于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又是您在我的周记本上及时提醒:同学,前方有更美丽的风景拿着你,你怎么能贪恋路边的小草而止步不前呢?指引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老师,您还记得吗?当我觉得自己已经拉满了弓、再也没有潜力可挖时,又是您及时写下批语,同时也写上了期待和祝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切不可小看自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给我打气,给我加油。老师,您还记得吗?一次猝不及防的打击让我趴下时,是您在大喊:站起来,站起来!老师,可以说我是在您一次次提醒、鼓励和一次次期待中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功的。
老师,有多少个缺乏自控缺乏自信的学生,也是在您一路的精心呵护、一路的悉心关照、一路鼓励、一路提醒,在您满含期待的眼神中逐步前进,步入优秀学生之列的。老师有了您的鼓励,有了您的赏识,“笨蛋”也会孵化出牛顿,“傻瓜”中也能产生瓦特,“朽木”中定能长出爱迪生。
老师,将来我无论走到天涯走到海角,但永远也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一路呵护,一路鼓励。
二是间接抒情。
1诠释概念
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情事结合的内容,使人受感染和美的熏陶。这是间接抒情。它包括融情于景、叙事抒情、托物言志
2举例学习
例1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2 风卷着雪花,疯狂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驯服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它们,毁灭他们„„
峻青《党员登记表》开头这一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等一系列动词,突出了暴风雪肆虐、疯狂与猖獗的特点。而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又表达了作者对敌占区敌人的猖狂和白色恐怖的仇恨。
例3 草原的花,特别地耀眼。在北京,五光十色的广告牌闪得人们视觉麻木,万紫千红的温室花展耀得人们无所适从。巴黎顶尖服装师,将最流行、最永恒的颜色,永远赐于黑白两色。这是因为,在浓重纷杂的氛围中,最简单的线条与最原始的颜色,才能让人记得住。那大气磅礴、苍茫壮阔的草原,从初春的嫩绿到晚秋的黄绿,永远是单一的色调。如果行走间,偶然发现一丛不知名的野花,你都会格外珍惜地跑过去,注视着她,判断着她,鉴赏着她,因为空旷的绿海中,惟有她,显得最耀眼。在呼伦贝尔,你的心会被那些平日经常忽视的白芍药、红百合、紫飞燕、黄野菊紧紧抓住,流连驻足,萌生情趣,采摘几枝,轻嗅几次,丝丝幽香,一汪灵气。世上皆醉我独醒,万木皆绿我独艳,此为花的最高境界:无论品种之贵贱,只要她能懂得在哪里开,为什么而开,就是世上最聪明的花。这便是草原的花。 这段文字都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抒发作者对草原的花的喜爱之情
例4
“借景抒情”,是《白杨礼赞》抒情的第二个特点。作者从描写西北黄土高原的景色入手,不仅渲染了西北黄土高原广阔无垠和坦荡无坻的壮美景色,更突出了白杨树单调贫瘠的生长环境,为白杨树的“不平凡”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为转入对白杨树的具体描写,进而进一步抒发自己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起到了水到渠成的铺垫作用。
“托物言志”,是本文抒情的第三个特点。本文的第七自然段中,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接着却笔锋一转,用了七个感情强烈的褒义词盛赞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突出白杨树气质的“不平凡”,让人欣赏到白杨树的阳刚之美。然后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由树及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四个排比句由物到人、层层深入、语气逐步强烈,主题步步迫近,题旨趋向鲜明。
《白杨礼赞》中抒情与议论的方式灵活多样:有的直抒胸臆,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借景抒情,将抒情与描写融为一体;有的托物言志,于咏物中揭示作者赋予的象征意义。(第一个特点见直接抒情部分举例)
三知识小结
第二课时
目标:从作文中学习抒情
过程:
1要点复习
2在作文中学习抒情
朗读作文
标出抒情,加以分析
感受美好
多想到庐山去倾听一下瀑布拍打岩石的雷鸣声,多想到黄山去一睹迎客松的婀娜多姿,体味它的热情好客,多想到海南去饱览蔚蓝的天碧绿的海多情的椰子树。然而那些美好的景离我太遥远。收回目光,扫视身边的一切,这才发现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美好的景。
当泛着微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时,它静静地走到我的窗前,叩击着窗户。我拉开窗帘,推开窗,它将光芒温情地照在我身上,还朝我微笑。我伸了个懒腰,想去触摸它那火一般的心。可花儿嫉妒了,它挣开茎叶的束缚,尽情开放,似乎想要博得太阳的宠爱,与我媲美;不远处田野里的庄稼也嫉妒起来,它们都挺直了腰杆,高昂着头,在晨风中跳起了交谊舞,似乎想博得太阳一笑,想与花儿媲美。我合上窗,心里暗想,这些平凡的美胜过海南的青山秀水。
当每天下晚自习从躁热的教室走出来时,那是多么舒适的一瞬间,凉风习习,将我身上
的汗液蒸发,汗味吹散。我便轻松地跑下楼,和妈妈一起回家。坐在妈的车后,那种惬意就更不用提了:清风在耳边低吟,凉意在身旁环绕。昏黄的灯光下,是我们疾驰的身影。做一个深呼吸,谛听田野里此起彼伏的蛙鸣,享受看浓浓的母爱,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
还有那位陌生人,他让我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那天早上下着倾盆大雨。我蹬着自行车在马路上飞奔,突然感觉到像踩了空。低头一看,链条掉了!我心一惊,完了,今早又得迟到罚站了!可这已是连续第三次迟到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哭了起来。这时,一位踩麻木的老师傅让我上车。可我身上没有带钱,便继续在边走边哭任雨水泪水交流。他一把将我拉到车上,把我送到了学校。当我正为车钱发愁时,他却笑呵呵地说:“姑娘,赶快进去吧,要迟到了。车费就免了吧。”我的泪又顺着脸颊的雨水淌了下来,我心里默默地说:谢谢你,好心的师傅——我突然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
我不再向往庐山瀑布的雄奇,不再梦想去一睹迎客松的英姿,也不再留恋海南热带风情,因为我知道:我的身边就有很多很多的美好。
(字数790)
生命的绝唱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书本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蓑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即使华美的叶片逐渐凋零,你依旧可以用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却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如美国教育家约杜威所言:“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那么,一个豹尾的结束应当伴随着一个凤头的出现,不,应该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绝唱叩人心扉,多少人会跟着发出惊雷般的怒喊,可就在这一片呐喊声中,我看到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望,一条巨龙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飞,它背后的一个民族,正在加速。
3写作文
(2011四川巴中中考命题作文 ) 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七
《中学生作文训练》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八
《写一篇游记[1]》
城镇二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九
《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盐城响水县实验小学 苏佃民
摘要: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如何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让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写话,学布局谋篇,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4至22课九篇课文时,围绕“阅读中培养孩子习作能力途径”,通过模仿练笔、想象写话、扩写缩写等一系列片段练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练笔 桥梁
“出口成章,挥笔成文”曾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理想目标。“出口成章”重在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挥笔成文”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两者都要建立在孩子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及大量言语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进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我们的阅读教材既是很好的阅读文本,也是孩子习作很好的模本,有利于孩子语言的规范、积累。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追求眼前利益,想方设法把优美的文本转变成一个个知识点,完整的篇章割裂成一个个阅读理解题,舍本逐末,不注重整体感悟,不注重表达方式,更不注重语言规范与模仿。孩子的习作能力一直停留在原有基础。
如何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让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写话,学布局谋篇,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4至22课九篇课文时,围绕“阅读中培养孩子习作能力途径”的课题研究,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做了一些尝试——学文与写话相结合。学生在学完文本后,通过模仿练笔、想象写话、扩写缩写等一系列片段练习,写作能力显著增强。下面就以的学生练笔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想法。(选用例子皆为第九册14课至22课阅读文本,以点带面。)
一、学习写法,模仿练笔
苏教版教材大都篇幅较短,文质兼美,构思巧妙,易于模仿,是小学生模仿练笔的好素材。对文章的模仿练笔,主要侧重于片段模仿练习,这样短频快,方法灵活,收效显著。
1、总分总构段与详略得当写法迁移。
苏教版文本短小精炼,机构层次清晰,很多段落的构段方式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等方式,有利于孩子将片段写具体。如18课《莫高窟》二三自然段,每段都是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要描述的内容,接着围绕这个句子作具体描述,使介绍的事物形象生动。
在片段描写中,还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描写事物的时候,切忌面面俱到,即做到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力争把最美感受最深的呈现给大家。《莫高窟》的第三自然段,介绍壁画的宏伟瑰丽、内容丰富,作者先对壁画内容作简要介绍,再选择“飞天”这一典型内容作详细描写,最后写游人的感受。所需描述事物虽多,但文字刻画却简,并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这样的片段,应及时引导孩子模仿写作,如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让学生在练笔中既学习了写法,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有一个孩子这样描写自己的家乡:“灌河风光绮丽多资姿。岸边杨柳依依,如婀娜多姿的花季少女;芦荡青翠欲滴,似无垠的绿色地毯;
河面波光粼粼,浮光跃金。最美的当然是夕阳西下时的壮观景象。此时的夕阳多么像一个大红气球,被晚霞托在天边,飘飘悠悠,似乎风一吹就会被吹走似的。夕阳的脸越来越红,象一个圆形的红色染盒,红颜料从染盒中溢处来,流到云彩中,把云彩染红了;流进了灌河,把灌河染红了;流入到我的心田,也把我给染红了。”这样学文后仿写效果不是比学完课文后练习更来得有效与实在吗?
2、环境渲染、侧面烘托写法的妙用。
在写人、叙事、状物的文本中,最常用的莫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穿插运用,人物形象、事物品质、场面描写因此而显得丰满厚实。苏教版选择的阅读文本大多在这一方面予以关注,例子不胜枚举。19课《天火之谜》一文,文中人们对雷暴的害怕、别人的嘲笑以及实验时恶劣的天气等细节描写都侧面烘托了富兰克林的毫不畏惧、坚持实验、不怕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完课文,及时引导学生利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方法改写《雨中情》(环境烘托人物形象品质)《拔河比赛》(拉拉队的间接描写烘托场面描写)《野菊》(与其他花草对比反衬事物品质),通过改写,学生前后习作发生质的变化,在后来的习作中有意或无意的运用间接描写。
3、总结式结尾方式仿写。
有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虎头”“豹尾”,是说文章的开头结尾对一篇文章的优劣评价至关重要,而好的文章结尾更有画龙点睛之效。16课《黄山奇松》最后一节: “黄山奇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有学生仿写《校园的花园》,结尾这样构段:“校园花池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黄的似金;有的状如鸡冠,有的形似卷发;有的含苞待放、娇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光彩夺目,有的已经凋谢、蓄精养神„„这些花打扮着我们校园,让校园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学生模仿习作的语言虽然显得稚气,不够凝练,但是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多么的让人欣喜。
4、细节描写的指导。
生活因细节而感动,文章因细节而精彩。朱自清的《背影》,大家耳熟能详,文章抓住背影,透过服饰和体态描写,透过买橘子的动作,一个特写的镜头,父亲定格在了记忆中。21课《诺贝尔》,文中写诺贝尔继续加紧实验,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一段。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写的有声有色。引导学生读后及时引导孩子练笔,指导如何写具体人物的言行。如请你描写触动你内心的一个细节,它也许来自一个瞬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微笑„„请你用文字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还有一些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巧妙的开头、过渡、结尾方法,写人叙事的方法等都可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随时进行模仿练笔。
在阅读文本时模仿练笔,应以精彩片段模仿为主,少一些完整篇章练笔,追求短频快,切忌泛泛而谈,要学生养成“删繁就简”“言中有序、有物、有情”的良好习作习惯。
当然有时也可学习全文的写作特色,模仿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17课《黄果树瀑布》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利用人体眼耳手口脑等各种器官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景物方法,学习利用多种修辞将文章写生动。学习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则应引导学生如何写说理性文章„„这样学用结合,使学到的知识能够进—步得到巩固和升华,也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二、放飞思维,想象练笔
爱因斯坦曾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写想象作文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1、 想象文本“留白”补写。
课文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教学时,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既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又可让学生模拟句式(表达方式),发挥想象,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①利用标点留白,拓展想象(写景状物类文章)。《莫高窟》,描写飞天形象的还有很多,利用文中的省略号提示可以让学生补充其他形象,也可利用其他壁画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②抓住概括性语言,丰富想象。(写人记事类文章)15课《艾滋病小斗士》一文,文章中大量写到恩科西的悲惨遭遇,很少写到恩科西如何与病魔作斗争的。老师抓住中心句“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恩科西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描写艾滋病可怖的句子,想象恩科西与病魔斗争的情景写一段话。
③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启迪想象。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当《国榷》被盗时,谈迁内心会怎样想。
2、想象关键词句扩写。
新课标中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抓关键词句已成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的不可或缺着落点。我们语文老师平时最善于做得也是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但是却不善于抓住它的言语训练功能,把大好、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自己的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让学生抓住“一袭破衫”“终日奔波”“风沙”“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等关键词想象情境,写一则谈迁发奋写史书的片段。再如15课《艾滋病小斗士》中写“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让学生想象这场“轩然大波”,补写当时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这样的引导说话、写话,把听说读写有机整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影响巨大。
3、想象课文插图练写。
插图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课文中有许多插图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我们可以利用插图,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习作。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想象小恩科西的内心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亲人告别的情景,写一段话。不论是写景文章、叙事文章的插图,还是诗词插图都是一幅在学生想象中都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连环画,只要引导得法,就可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4、想象文本结尾续写。
续写文本既是对文本阅读的及时反馈,加深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内化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技能。有些课文结尾比较含蓄,可以让学生续写明理。学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就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要求学生按照父亲来信内容,在深入理解父亲的心愿基础上表达对父亲关爱的感激和不忘父望的励志笃行。同时引导学生注重信的格式。这一类文本较多,如《爱之链》、一些寓言及成语故事等都续写的很好材料。
5、想象古诗意境改写。
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仿照曾学过文包诗格式的文体把诗改写成散文。
三、披文入境,体验练笔
五六年级学生对已学的文本大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他们或喜欢、憎恶,或崇敬、向往、同情。尤其是感情充沛,催人泪下的文章更易激起学生心中波澜,引起共鸣。此时他们“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语言会犹如泉涌活泼地流个不歇。每到此时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动笔写写自己对人物风景的欣赏赞美。学习《艾滋病的小斗士》一
文,营造感人的送别情境写话。“病魔已折磨他不足10千克,疼痛已扭曲他脸部歪斜变形。他的养母流泪,关心他的媒体流泪,守候在病房外地少先队员流泪,可他忍着疼痛,微笑着迎接死亡。恩科西,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全人类说: 。”此时学生情感澎湃,心中语言不吐不快。
还有一些文章,对学生有很多启示,对他们的人生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此时他们有很多感言,及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写写感受(读后感),非常有利于孩子阅读、习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随文练笔的渠道很多,缩写文本,为人物写小传、颁奖词,为风景区写宣传语、导游词等等,不管你采用什么策略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都必须首先在心中牢牢记住要教学生最有用的语文。
续写一句赞美野菊的话篇十
《小学写景状物阅读》
小学写景状物阅读
基础知识
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和课外阅读中,常常可以看到描写山川风貌(如草原、山岭、河流等)、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写景类文章;我们还经常看到描写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等,通常称为状物类文章。面对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呢?
一、初读文章,读懂文章写了什么。
首先把文章通读一遍,想一想文章大体上写了什么,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还是描写名胜古迹的;是描写支物的,还是描写植物的。有了初步的印象,阅读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查字典或请教他人弄明白,为后面的阅读扫除障碍。
二、细读文章,思考文章是怎样写的。
接着要细致地阅读文章,理解重点词语,读懂每一句话,把文章所写景物或状物的特点和写作的顺序读书攻。
阅读写景类的文章,我们要读懂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一般来说,作者常常采用以下几种顺序来写:
1、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
2、按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来写,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
3、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来写。
三、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对于优秀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多读几篇,积累其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在平时的说话和写语中活学活用。
写景类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
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如课文《林海》的第五段分别写了“岭”、“林”、“花”、“联想木材”、“联想兴安”。
4、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课文《林海》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状物类
这里所说的“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状物的记叙文,也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就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
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写动物,一般抓住它的外形、支作、生活习性等;写植物一般抓住它的形状、颜色、滋味等;写静物,一般抓住它的样子、结构、用途等。
总结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首先,了解文章所写对象的特点。其次,分析文章里出现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排比等。最后,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在写景状物短文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对所写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
阅读训练
2
二、范文导读
(一)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
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 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敛翅:
②窥视:
2、按划分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回答问题。
①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②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③“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露珠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