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考作文】
《中国文脉》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文脉》这本书是作家余秋雨在2013年写的,在这本书中,余秋雨先生完整地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作者从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起,历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伟大的诗人和瑰丽的文学作品。
首先,在先秦诸子中,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
魏晋文脉分为三段,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写了很多他的诗句,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他用干净朴素凝炼的笔墨以开阔的气势书写着人生。第二段写的是阮籍和嵇康两人,他们可以称得上“魏晋名士”了。第三段写的是陶渊明,他以诗句展示出了最鲜明的文学主张,创造了一种以“田园”为标识的人生境界,成了一种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
唐代文化中诗是最繁荣,唐代诗人的前四名,当属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唐代的文章,写的好的当属韩愈和柳宗元。宋代文脉写的是苏东坡,他对诗、词、书法、音乐等都很精通。尤其是词作、散文、书法三项。排在他后面是是辛弃疾、陆游和李清照。元代出现了戏剧的,关汉卿、王实甫的出现,让中国可以立即在戏剧上与其他文明并肩而“毫无愧色”。
而古往今来的人们大多壮志未酬,例如:南山脚下悠然采菊的陶渊明,数百年后才被人记起;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多次被贬谪;万里觅封侯的陆游,至死也未见九州统一;八千里征途,三十年征战的岳飞,终究不抵流言蜚语;不畏汉武,严谨记实,受奇耻大辱后仍不停笔写《史记》的司马迁,人情失恰,不知所踪。
综观余秋雨先生在本书所写的文人志士,大多壮志未酬,空留遗憾!但是正是这帮豪情高涨,充满斗志却显无奈,似是不懂风情的文人志士,传承发展了中华文化,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他们那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置生死与度外,不失气节大义的气概,是我等学习的楷模!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文字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生命的传承,生生地担起了中国的文脉。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源,中国文脉的基础,深深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中国之魂。
《中国文脉》是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遵循着中国历史的脉络,探寻几千年来中国文脉的走向,书友会这里先记其有关中国文脉总论的第一篇,作为《中国文脉》一书读书笔记的开始。
第一篇的名字即为《中国文脉》,然此篇文章共分十六节,可谓是统领全书的总论之作。在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先生从《诗经》谈起,问候老庄孔孟,遇见楚辞、秦碑、汉赋;又访司马迁之《史记》、曹操父子之古诗,看兰亭,寻桃源;在北朝的佛窟前遥望大唐盛世、嗟叹南朝绮靡,然后,在第九、十节中,纵横大唐诗文,说南唐李煜,赞宋代慷慨正气。在十二、十三节中,余秋雨先生再次用大篇幅写了宋代的词人和文学家们,随后,他论元杂剧、明清小说,最后来到近现代,回望了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
在开篇的《中国文脉》第一节中,作者释名、辨伪、诟今,告诉读者: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即是中国的文脉,它“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这一节中作者辨析了很多“理论岔道”,将那些打着“文化”幌子做商业经营或是沽名钓誉勾当的人划在了讨论圈的外围。余秋雨先生非常深刻地感叹,在充斥着低级文化、浮躁气焰、附庸风雅风甚至“嗜痂成癖”之病的当代社会,中国文脉,已经是“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了。
于是,他以一位文人的一贯责任,和一位学者的严谨专注,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中,高高地举起了中国文脉的大纛。他斥责道:“溢美古人,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事情不断重复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级。就像一座十层高塔,本来轮廓清晰,突然底下几层要自成天台,那么上面的几层只能坍塌……一个惊人的天价投向一份中等水准的笔墨,就像一堆黄金把中国书法史的天平压垮了。”
这种“逆袭”的行为,对文化和文脉的伤害是深重的,尤其当我们被混淆了美与丑的概念时,会极速地退化到原始和野蛮的状态,变得富有攻击性,急躁、饥渴,而不再恬静优雅,聆听自然或心灵之声。正如,现在我们热衷于看“充满人生哲理”的畅销书,却从不会安静地捧起一本《道德经》或是《中阿含经》,发掘其中博大精深的千年哲思。
余秋雨先生说:“每个试图把中国文脉接通到自己身上的年轻人,首先要从当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装扮中逃出,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从神话到《诗经》、屈原、司马迁……然后,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星座的守光者、寄托者、企盼者。”
中国的文脉,需要等待吵嚷的疲惫一刻,需要等待物欲散去,性灵回归的一刻,“中国文脉在今天,只有等待。”
借着暑假这个空闲的假期,我花了7个小时把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读完了。总体感觉给自己的中国文学史复习了一下。复习过程比较轻松。有笑着感叹的地方,也有不甚满意的地方。
新意并不多,把冷饭热炒一遍,模模糊糊都是晓风明月的感觉。好在时间线索比较清楚,分类也比较明确。
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他因为对曹操的偏爱,冷落了孔明,冷落了三国。对罗贯中缺乏足够的敬意。
其次是他对越是遥远的东西评价越高,越是接近现代的文人和作品,越缺少充分的评价。好像是文脉消失了一样。这个见解缺乏说服力。
第三是对百姓在文学史上地位评价的前后矛盾。前面说稷下学宫里不需要草民。后面又说只有百姓还记得屈原,好像给了屈原无上文学地位的是百姓。
最后是对红楼梦的解读评价,虽然很高,说这是人性生存与美好的幻灭,但是分析软弱无力,缺乏独到见解,又不敢在众多理论中阐明旗帜,不够给力。
为了可以追求语言的生动,很多地方做了一些想象,确实有效果,我往往就是被此逗笑。但是越到后面,越觉得写法出现模式化,就在笑不出来了。
《中国文脉》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在这我也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看下。
上一篇:《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3篇
下一篇:《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五篇